每年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紅對聯,增添了節日氣氛。春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桃花護身符是一塊長方形的桃花板,掛在大門兩側。上面寫著“神茶”和“玉蕾”的名字,是為了驅鬼除惡。春節期間,人們總是以新換舊。這就是王安石在詩中所說的“家家,天天,總是以新換舊”。春聯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大師孟昌首先請學士辛寅勛在桃板上題字。桃符的標題成了春聯。后來,由于紙的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板。這是春聯的開始。春聯在明代很流行。
金陵皇帝,除夕突然傳令,公卿施書門上必須加一副春聯。太祖微行出觀,那笑樂何況,他為諸侯大臣寫春聯。送給中山王徐達的對聯是:“破魯平滿古今第一;身為將軍、宰相,舉世無雙。”送給陶安的對聯是:“漢元第一人,國策無雙。”由于皇帝個人的修行,加上文人的喜愛,群眾的傳播,春聯將作為一種習俗流傳下來,形成現在春聯印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