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聯,又稱對聯(因其多用于在門柱上張貼、懸掛、雕刻)。當代對聯陸維廉將其定義為“對聯是兩組具有相關意義的對句的組合”。其中,第一組叫上聯,第二組叫下聯。對聯與散文、格律詩一樣,是中國文學中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正如日本著名漢學家巖川聰博士所說:“對聯是中國文學的產物。”。漢字是表意文字,俗稱方格字,具有獨立語言的特點(少數異體字、復音字、多義字并不否認漢字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能是一個字、一個音、一個義)。因此,漢字構成的中國文學具有對稱美和統一美。從用詞的角度看,楹聯的確是中國文學之樹上的一朵奇葩。它體現了漢字的特點,是漢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楹聯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和文化現象,只存在于漢代在民族文化圈中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楹聯是一種很實用的文學形式。無論是典雅、通俗還是通俗,在門柱大廳內張貼、懸掛、雕刻,都能營造出一種平和、喜慶、典雅、莊重的氛圍和風格。
因此,對聯自出現以來,就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逐漸融入中國民俗,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普遍認為,最早的春聯是源于桃符的春聯。從金代到唐代,對聯逐漸萌芽和發展。然而,人們通常把孟昌963年題寫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聯作為春聯的起源。直到明清,楹聯逐漸盛行并延續至今。一句話,強烈的傳統性和實用性是楹聯的生存和發展。楹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不僅實用性強,而且藝術性強。總的來說,他的文藝風格可以概括為“短而有力”。對聯的長度往往不長,單面的字數一般是幾個字到十幾個字。數百字的長對聯和上干字是罕見的。正因為如此,一方面它對格律的要求非常嚴格,不能僅僅用兩組等號的詞就可以組成。如果沒有嚴謹的格律,那么,楹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其獨特性和藝術性將消失,其藝術生命力將難以持久。因為對聯最本質的藝術特征是對稱性,只有嚴格的規則才能保證對稱性。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小型的文學體裁,它的內容應該簡潔,盡可能地包含思想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一副對聯只有形式而沒有內涵,那么它必然成為一種“文字游戲”和“雕蟲小技”。另一方面,好對聯又有“詩中有詩”的美譽。總之,形式和內容的精致是對聯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特征。另外,對聯是一種具有很強啟蒙意義的文學形式。
學會寫對聯對我們學習中國語言文學,特別是語音、節奏、詞性、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很有幫助。賞寫對聯是學習漢語的好方法簡而言之,對聯的文化藝術特征可以概括為:民族性、傳統性、實用性、對稱性、精致性、啟蒙性等。對聯是一種講究規律的文學形式。賞寫對聯,必須了解對聯的基本規律。所謂對聯格律(簡稱對聯),是指對聯在聲調、詞性、語法、修辭以及書寫、張貼等方面的形式和規律,其核心是對仗。對聯的基本規律可以概括為:1.字數相等,內容相關就字數而言,原則上只要上下對聯的字數相等,無論多少字。如果上下對聯中有四個字,則稱為四字對聯,以此類推。但在實際操作中,通常是四個以上的字,因為漢字造句一般需要四個以上的字。從內容上看,楹聯的內容應該是相互聯系的,也就是說,它們應該相互映襯或銜接,從而起到相反或互補的作用。